[澎湃新聞]上海交大“拼命三郎”王浩偉:潛心科研30年,課上總是攪拌機推薦滿座[圖]

“做科研沒苦惱,做科研很有意思。”當被問及在科研工作之餘如何疏解煩惱時,王浩偉不假思索地笑著說,“就是壓力大一點,完不成覺得對不起國傢。”

王浩偉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已從事鋁基復合材料研究30年。不久前,他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納米陶鋁合金,其在很多方面甚至超過鈦合金,已經運用於天宮二號等關鍵部位。

作為一名教書20年的老師,他始終秉持著“學高方能為師”的教書育人標準,“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書育人是一門藝術

上課時,王浩偉喜歡“抖包袱”,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講解深奧材料科學的原理。在《材料加工原理》課堂上講“氣孔”時,他首先講述在燒一壺水的過程中,水中氣泡怎麼萌生、形成、長大;由此過渡講到在金屬材料裡,固相、液相、氣相之間三位如何交互作用,再介紹金屬裡氣孔的萌生、形成和發展。這樣一來就深入淺出,富於趣味。

“王老師講課從來不考勤,但課上總是滿座。”上海交大材料學院教委會督導樓松年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 王老師常說,上課是一門藝術。

雖然王浩偉講瞭20年的課,現在每次講課前仍認真備課。他做的PPT圖文並茂,已經成為青年教師設計PPT的范本。“他不僅是學生的教師,也是青年教師的教師。”樓松年說。

事實上,在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上,王浩偉風趣幽默;對深入研究的學生,卻有極為嚴格的要求。

從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再到特種材料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夏存娟一直是王浩偉的學生。2003年開始學習《材料加工原理》課程正是她人生進入科研領域的起點,“第一節課,王老師讓我們準備一份自我介紹,還要附上自己最滿意的照片。面對這樣一個很新鮮的任務,我們大傢的興趣就一下子被提起來瞭。”夏存娟回憶,當時王老師已經是材料學院有名的教授,但上課一點也不枯燥,經常用一些啟發式的提問教大傢融會貫通。

“他上課的時候風趣幽默,變成導師以後就像變成瞭另外一個人,特別認真嚴厲。”夏存娟說,成為王浩偉老師的研究生之後,甚至一度有“偶像幻滅”的感覺。

“你做的這個根本不是研究生的工作,這是一個本科生畢設的簡單堆砌。”剛讀研時,夏存娟曾有一段“鬼打墻”的研究經歷,她的思維無法從本科階段的學習中跳脫出來。王老師對夏存娟的直接批評曾讓她大哭,好在後來也激勵她找到瞭研究的正確方向。至今團隊裡有新生加入時,大傢還會提到這件事以共勉。

夏存娟坦言,從研究學習再到畢業工作,王浩偉對團隊成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既要能獨立地、系統地從事科研工作,也要進行團隊的協調合作。“有一種打怪升級的感覺,這種不斷蛻變的過程是我人生寶貴的財富。”

王浩偉不僅專註於教學工作,也為材料學院的教學改革做出瞭重要貢獻。2011至2016年的5年期間,他擔任材料學院教學委員會主任,組織的教改會議多達幾十次。


科研一線的“拼命三郎”

“三十年磨一劍”,王浩偉始終堅守在國傢科研最需要的第一線。

王浩偉長期從事鋁基復合材料原位合成制備技術及性能研究,已累計指導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50餘人;承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三十餘項,發表論文百餘篇,獲得專利授權五十餘項。

納米陶鋁合金要在上千度的高溫爐裡合成,即便夏日炎炎,他和團隊成員也夜以繼日地守在爐邊反復實驗。在所有實驗過程中,王浩偉都親力親為。材料澆鑄自己動手,樣品腐蝕也是親自操作。團隊成員馬乃恒回憶,有一次氫氟酸灑在王浩偉的左手上導致嚴重灼傷,將近一個月他手纏繃帶,連吃飯和睡覺都有些困難。

2012年,團隊研制出的新材料在國傢重大型號產品上實現成果化應用。研究初期,由於實驗設備簡陋、經費有限,王浩偉經常背著重二三十公斤的實驗材料坐火車趕赴西安。新材料第一次用在設備現場試驗時,各項指標均超出預期要求。因多年研究成果解決瞭國傢重大需求,王浩偉激動萬分。由於長期廢寢忘食的工作,實驗成功後他突發心臟病暈倒在現場,好在搶救及時才脫離生命危險。這個場景,到現在馬乃恒仍歷歷在目。

馬乃恒說,王浩偉不輕易改變研究方向、三十年如一日,是永不服自動填充機輸的“拼命三郎”。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就有一個航空夢,用我們自主產權的新材料造出我們國傢自己的大飛機。”王浩偉常常對團隊成員說。從2016年起,王浩偉所在團隊就開始研究陶鋁材料在航空關鍵構件上的應用,目前新材料的比剛度和比強度都超過瞭鈦合金,關鍵是重量還大幅減輕。

正如中科院院士周堯和評價王浩偉所說:他從一開始隻有一萬塊錢的經費,也沒有實驗室,白手起傢到現在,已經發展到有一個很先進、完備的研究所,研究成果從太空一直到深海,都得到瞭成功應用。

對於王浩偉來說,今天的研究成果得益於前輩的指點、團隊的努力和學校的支持。

“我隻是一個普通的幹活的人,但是幸運又幸福,兩位‘老爺子’一直在指點我。”王浩偉說,博士生導師周堯和指導瞭自己三十多年,而我國復合材料的創始人之一吳人潔教授最早提出采用“原位自生”的思想,從化學的角度出發研制金屬,“由兩位前輩把控方向,我隻是帶領團隊把它實現瞭。”

上海交大的特種材料研究團隊至今已有五代人。“你看我們課題組的這些老師,哪個不是傷痕累累?”

談及這裡,王浩偉顯得有些激動,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馬乃恒老師因為做實驗背上受傷,將近一個月都是趴著睡覺。而團隊的年輕人們,則要抵住外界的誘惑:畢業後出去工作的學生工資往往比他們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

但事實上,這些年輕人不求名也不求利,一心為瞭實現國傢的重大需求,自己什麼都可以舍棄。


他還表示,“學校借地方、借錢給我們做研究,沒有學校的支持,團隊也到不瞭今天。”

事實上,上海交通大學一直重視引導科研工作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更加緊密地結合。“上海交大始終將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與國傢戰略發展方向緊密結合,特別是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這次納米陶瓷鋁合金成果的成功轉化,正是學校多年來不斷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的重要成果。未來,上海交大將進一步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綠色通道’,為服務國傢、服務社會做出更多貢獻。”上海交大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表示。

“這個成果不是我的,是這個團隊的。”情之所至,王浩偉懇切地說,“有瞭這些人,相信我們國傢會越來越好。”

來源:澎湃新聞 2017.10.09

原文:上海交大“拼命三郎”王浩偉:潛心科冷凍食品機械研30年,課上總是滿座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jd551hd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