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不朽史詩《格薩爾》故鄉
-本報記者王肖芳
即使有那麼一天,飛奔的野馬變成枯木,潔白的羊群變成石頭,雪山消失得無影無蹤,大江大河不再流淌,天上的星星不再閃爍,格薩爾的故事也會世代相傳。史詩《格薩爾》是人類文學寶庫中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部英雄史詩,是藏族文化中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7月17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吉狄馬加將用詩一般的語言講述《格薩爾》。在《格薩爾》與世界史詩的神秘召喚下,懷著對史詩和民族文化的敬仰、熱愛之情,帶著如何在現代社會更好地挖掘、研究、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深切思考,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意大利、德國、法國等11個國傢的專傢學者從世界各地走來歡聚一堂,對話史詩。
●青海被學界譽為《格薩爾》的故鄉粉圓成型機
●《格薩爾》史詩傳承時間之久遠、流佈地區之廣闊、篇幅之浩繁、結構之宏偉,堪稱世界史詩之最
●青海是國內外最早發現《格薩爾》史詩的地區
●在發掘、整理、翻譯、出版和研究《格薩爾》史詩方面,青海當屬全國范圍內起步最早、成果最多的省區
藏族人民
集體創作的偉大史詩
格薩爾王,相傳是連花生大師的化身,一生戍馬,揚善抑惡,宏揚佛法,傳播文化,成為藏族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史詩中的格薩爾幼年時即遭驅逐,同母親流落至瑪域。母子倆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勵精圖治,終於開發和治理瞭瑪域,從而使原本荒無人煙的地方變得水草豐茂。在一次賽馬大會上,年輕的格薩爾戰勝群雄,登上王位並迎娶瞭美麗的珠牡姑娘。接下來的故事裡,他降服入侵的敵人,使百姓擺脫戰亂之苦,過上瞭安居樂業的生活,最終讓青藏高原走向統一……
《格薩爾》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流傳廣泛。《格薩爾》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原始社會的形態和豐富的資料,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詩從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斷演進,包含瞭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內核,在不斷地演進中又融匯瞭不同時代藏民族關於歷史、社會、自然、科學、宗教、道德、風俗、文化、藝術的全部知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格薩爾》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詩,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間藝人,在中國的西藏、內蒙古、青海等地區傳唱著英雄格薩爾王的豐功偉績。
《格薩爾》大約產生在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紀之間,在近千年的漫長時期內,民間藝人口耳相傳,不斷豐富史詩的情節和語言,到十二世紀初葉,《格薩爾》日臻成熟和完善,在藏族地區得到廣泛流傳。
每個藝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薩爾食品成型機械》
《格薩爾》之所以能夠流傳百世,至今仍活在民間,應該歸功於史詩最直接的創作者、繼承者和傳播者,那些才華出眾的民間說唱藝人們起著巨大的作用,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傢,是最優秀、最受人民群眾歡迎的人民詩人。在大規模的搶救工作中,通過考察,發現瞭近百位活躍在農村、牧區的說唱藝人,藏語稱“仲堪”。其中有十多位是在群眾中享有盛譽的優秀藝人。他們在說唱前要舉行各種儀式,或焚香請神,或對鏡而歌,說唱時還要頭戴作為道具的帽子,帽子上插有各種羽毛,手拉牛角琴或手搖小鈴鼓。就同一個藝人而言,因每次說唱的時間、環境和個人心態不同,每次說唱的內容也就長短不一,不盡相同,從而形成瞭“每個藝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薩爾》”的局面。
無數遊吟歌手世代承襲著有關它的吟唱和表演。截至目前,較為準確的統計數字顯示,我們共收集到《格薩爾》手抄本和木刻本總數為289部,除去各種異文本,仍有200多部,若按每部平均20萬字計算,總字數也在4000萬字以上。僅從字數來看,《格薩爾》已遠遠超過世界幾大著名史詩的總和。由此可見,這部史詩傳承時間之久遠、流佈地區之廣闊、篇幅之浩繁,結構之宏偉,堪稱世界史詩之最。
世界最長的氣勢磅礴英雄史詩
《格薩爾》的內容豐富,結構宏偉,卷帙浩繁,氣勢磅礴,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部英雄史詩。
《格薩爾》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史詩中演唱篇幅最長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樣性的熔爐,又是多民族民間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見證。這一為多民族共享的口頭史詩是草原遊牧文化的結晶,代表著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藝術的最高成就。無數遊吟歌手世代承襲著有關它的吟唱和表演。它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流傳廣泛,作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詩,《格薩爾》是在藏族古代神話傳說、詩歌和諺語等民間文學的豐厚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提供瞭寶貴的原始社會的形態和豐富的資料,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歷史。
青海攪拌機比較是最早發現《格薩爾》的地區
自古以來,青藏高原是一個神秘、神奇而又神聖的地方,巍巍昆侖屹立於此,滔滔江河發源於斯。伴隨著人類早期文明的誕生,《格薩爾》史詩同昆侖神話一起向世人傳遞著華夏民族智慧的光芒。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質樸的高原人始終將神話敘事和史詩表演作為自己文化之根,代代相傳。正因如此,青海——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被學界譽為《格薩爾》的故鄉。
在青海,《格薩爾》的各種版本多,格薩爾的遺跡遺物多,格薩爾的傳說故事多,《格薩爾》的說唱藝人多,《格薩爾》的藏戲表演多。說不完《格薩爾》的藝人才讓旺堆,寫不完《格薩爾》的藝人格日尖參,唱不完《格薩爾》的藝人達哇紮巴,畫不完《格薩爾》的藝人尕日洛、東智,抄不完《格薩爾》的藝人佈特尕。他們是史詩的民間創作者和傳承人,為我們講述著《格薩爾》——這首唱不完、寫不完的偉大詩歌。
早期的青海非常封閉,大部分地區沒有公路,人們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盡管如此,《格薩爾》史詩卻像一股清澈的山澗溪水,汩汩流淌,經久不息。許多國外學者早就註意到流傳於此的《格薩爾》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文學價值,他們紛紛背起行囊不遠萬裡來到青海,徒步進入果洛、玉樹等廣大牧區,搜集和挖掘出不少《格薩爾》史詩的原始版本,從而使青海成為國內外最早發現《格薩爾》史詩的地區。與之相呼應的是,在果洛州甘德縣,人們把魯姆德果山頂的一個山洞形象地稱為“嶺國覺如的口袋”;在熱貢地區的隆務峽口處,有一四四方方的棋石,每當路過此地,人們總要在棋石旁做一下賽棋的動作;而在同仁縣麻巴鄉,人們都知道有個格薩爾賽馬場……美麗的傳說加上現存的遺跡,不免令人遐思萬千、心馳神往。故此,一直以來,青海被《格薩爾》史詩愛好者和研究者所鐘愛,現在已經成為《格薩爾》工作乃至整個藏學工作的重要科研基地。在發掘、整理、翻譯、出版和研究《格薩爾》史詩方面,青海當屬全國范圍內起步最早、成果最多的省區。
- Feb 07 Wed 2018 03:28
烘焙設備價格 想買蛋糕切片機有推薦的機械廠商嗎?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